“君到姑蘇見,人家盡枕河。古宮閑地少,水巷小橋多”。
初到蘇州,住在吳中。當年吳中汽車站的東面還保留著戶戶臨河而居的格局,三米來寬的河面,石砌的河堤,青瓦粉墻,推窗便是河面,蕩舟河面那時便已是奢望。十幾年前的蘇州老街,依然有著小橋人家,但流水都已經(jīng)是微黑微臭的了。蘇州的水,清而明亮的在太湖和金雞湖。那時的金雞湖還在開發(fā)中,游人不多,湖西畔已經(jīng)建了左岸商業(yè)街,偶有公交車駛過,只是顯得冷清,F(xiàn)在的金雞湖已經(jīng)是很火熱的景區(qū)和商業(yè)區(qū)了,后來從網(wǎng)上看到湖畔建了個大褲衩做為地標性建筑……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,一座歷史文化名城,居然建了個大褲衩做為地標。
觀前街是蘇州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商業(yè)街。依稀記得街面都還是青石板路,街兩面的商鋪大多都是蘇州本土的老字號。街北是一座道觀——玄妙觀。玄妙觀的香火倒是很鼎盛,整個觀內(nèi)每日青煙繚繞,善男信女絡繹不絕,那時一直搞不懂這個經(jīng)濟文化發(fā)達的區(qū)域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迷信思想。后來想想可能這就是信仰,是精神的支柱,往往有信仰的人才更容易幸福。玄妙觀的后面那時是一片老建筑形成的小市場,賣著各種雜貨和小吃,那時下班后常和幾個朋友在那里晃悠,后來離開蘇州后聽說那里也已經(jīng)拆掉了,覺得傷感,但這是城市發(fā)展的必經(jīng)過程,歷史和文化的消亡歷史本身都無法阻止,更遑論個人。
觀前街向北是北寺塔,始建于三國時期,古稱通玄寺,是蘇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。一個并不大的寺院內(nèi),一座塔孤零零的聳立著。十多年前在蘇州時便已經(jīng)封掉,禁止登塔了,或者它的命運也如虎丘塔般,只能供人們遠遠的觀望了。
北寺塔向西是一個聞名但不著名的地方——桃花塢。桃花塢在桃花塢大街的西盡頭,我在那里路過幾次,只是平平凡凡的一條青石街道,早沒有半點塢的痕跡!疤一▔]里桃花庵,桃花庵里桃花仙。桃花仙人種桃樹,又摘桃花換酒錢!蹦莻才華橫溢的江南第一才子,那個潦倒半生的六如居士,那個給后人留下精神文化和香艷故事的桃花庵主,在這座江南的名城里,你能找尋到的,似乎也只有“桃花塢大街”這個名字了。
桃花塢向西幾里路的光景便是石路。石路是蘇州與觀前街齊名的商業(yè)步行街,因為這一片開發(fā)得較晚,所以地方比觀前街開闊得多。商業(yè)街呈井字形布局,東西和南北走向。這里給人的感覺比觀前街更市井味一些,各種小吃林立,尤其是華燈初上時,你會感覺這里只是一個較大的夜市而已。除了主干道,石路的各步行街道也都是青石路面,這也算是我在蘇州見過最名符其實的一條路了。與石路相臨的是蘇州八大古城門之一的閶門,因為閶門是后來重建的緣故,所以并不是想像中的破敗陳舊。此時的蘇州城早已沒有了城墻,所以那些著名的古城門也大多不復存在,我所見過的也只有盤門和這道閶門而已。閶門內(nèi)有一條叫橫街的小街,也多是賣早點和小吃的,而至今對它記憶清晰的緣故,也只是當時覺得它名字很特別罷了。
十年彈指一揮間,十多年后再回過頭來看一看,當年的姑蘇城留給我的記憶也大致只有這些而已。而在一座城留下種種曾經(jīng),種種記憶,如同走一段路念一個人,都是彌足珍貴的。
(客服部 張雷)